近年來,我國拍賣行業可謂是風聲水起。據悉,2015年中國藝術品春季拍賣已收槌,那么今年春拍市場行情如何呢?大概可用“兩極分化嚴重,轉熱尚需時日”十二個字來概括。今年春拍意外地拍出了好幾件億元拍品,似乎有追趕前幾年藝術市場高潮之勢頭。雖說今年的市場整體成交價不高,但特色專場卻人們備受青睞。
但細細一分析,就會發現今年春拍誕生的若干件億元拍品僅僅是表象,藝術市場整體行情不振的態勢沒有根本改變,市場買氣仍然不足,絕大部分中低端拍品的成交價并不高,且成交率也較以往有所下降。
億元拍品再現拍市
在今年4月初率先開拍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中,就誕生了兩件億元拍品。分別是上海藏家劉益謙以1.139億港元奪得的“日本珍藏南宋官窯青釉八方瓶” 及以1.049億港元成交的白玉“雍正御筆之寶”;在香港保利春拍中,崔如琢的巨幅八條屏作品《葳蕤雪意江南》則以2.36億港元的天價成交。在五月份以來的內地春拍中,也有數件拍品表現驚艷。在中國嘉德春拍中,拍出了兩件億元作品,即以2.79億元人民幣成交的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和以1.26億元人民幣成交的李可染的《井岡山》;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重120克拉的緬甸天然鴿血紅紅寶石項鏈,也拍出了1.0036億港元。此外,備受矚目的國家一級文物《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古畫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8050萬元人民幣刷新了今春古代書畫最高成交紀錄;常玉1950年創作的纖維板油彩作品《藍色辰星(菊花與玻璃瓶)》也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8188萬港元成交;在北京保利十周年春拍中,清乾隆帝的《御筆平定臺灣二十功臣像贊》以7475萬元人民幣成交。除了以上拍品表現出色外,今年春拍其他值得稱頌的高價拍品卻不太多。
市場整體成交價不高
雖說今年春拍頻頻再現億元高價拍品,但并沒能帶動內地藝術品拍賣行情整體回暖。與往年相比,今年藝術品春拍市場成交率有所下降,買氣明顯不足,市場整體成交價不高,除個別確實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拍品創出高價外,絕大多數拍品激不起實力買家們的收藏熱情,反映出藝術市場在目前的調整時期,大資金愿意鎖定的都是千載難逢的絕世精品,諸如中國嘉德春拍中,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和李可染的《井岡山》等。潘天壽是近現代畫家中屬于花鳥畫領域的頂級大師,傳世的大尺幅作品留存于市場上的僅有幾幅,《鷹石山花圖》便是其中之一,堪稱博物館館藏級別之精品。
在藝術價值、大尺幅、存世量等綜合條件均優的情況下,創出億元天價就不難理解了。而藏家們對普通拍品的需求則明顯減弱,即便是吳冠中、陳逸飛等大名頭的一般作品,也難以激起大買家的興趣,往往以低價成交或直接流拍,如陳逸飛的《捕蝦人》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200萬元起拍,260萬元落槌,加上傭金最終成交價為299萬元;吳冠中的《漓江》以160萬元起拍,200萬元落槌,最終成交價僅230萬元。自2012年春拍以來,藝術品拍賣市場一直在洗牌,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以及反腐重壓之下,藝術品市場的禮品市場規模也在迅速下滑,這讓一些規模偏小、經營單一的拍賣公司選擇退出市場,北京銀座、藝融等拍賣行已經退出今年的春拍,而前者在2014年秋拍中的總成交額有3.4億元,而今年春拍顯然難以為繼,還有一些拍賣公司以壓縮規模來應對。此外,今年春季中國股市的大牛市行情也從藝術品市場抽走了不少資金,此等現象印證了今年藝術品春拍行情難以真正回暖。
特色專場備受青睞
今年春拍中低端拍品所占比重較大,市場整體拍賣價格不高,但一些特色專場卻備受青睞。如北京華辰在今年春拍中縮減規模,專場數量從去年春拍的12個縮減至今年的5個,雖然縮減規模,但其中一些特色專場仍受到藏家的追捧。林風眠的作品在今年春拍依舊是各家拍賣行主打拍品,不僅在預展中由專家重點介紹,在拍場上的表現也十分亮眼。香港蘇富比呈現的14幅由法國、歐洲及香港多個私人收藏的林風眠系列作品,最終全數拍出,總成交額達5830萬港元,為拍前估價的兩倍。
私人專場持續受追捧,成交率一直頗高,不少拍賣行將其視為一種策略。香港嘉德今年春拍推出的《所濟彌遠——王濟遠書畫擷珍》,打出了“致敬被遺忘的大師”的口號,雖然藝術家的名字并不那么熟悉,但該專場在拍前受到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最終60件水彩、水墨作品全數成交,拍賣師榮獲白手套。中國嘉德春拍推出的《圣域莊嚴——金銅佛造像精品》專場共139件拍品,也備受青睞,成交率達到92%,總成交額為4189萬元。
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拍賣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